
2019年公眾互助急救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辦
9月10日,科洛公司受邀參加2019中國上海公眾互助急救高峰論壇。
本次論壇旨在研討適合中國國情的城市級公眾互助急救體系,促進在互聯網+,公眾互助急救體系新的發展。論壇邀請了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會長李宗浩、資深急救專家賈大成、海軍軍醫大學副教授王毅欣等多位急救大咖、專家學者齊聚上海張江,共同交流未來國內公眾急救領域的發展趨勢。
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會長 李宗浩
主題發言中,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會長李宗浩以《公眾電除顫計劃(PAD)在中國上海》為題,李會長講道:“如今是最好的時代,國家大力發展推廣AED及公眾急救普及。目前在國內心肺復蘇領域,對于病患的搶救空間仍十分巨大。世界上有近四分之一的死亡(心臟驟停),都是能夠通過心肺復蘇或AED搶救回來的。”
李會長強調,在今后公眾急救領域的發展中,我們需要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,珍愛每一個鮮活的生命。作為專業急救人,以科學嚴謹的態度,結合現實的要求,共同努力把心肺復蘇及AED除顫事業做到極致!從而搶救更多的生命,拯救每一個家庭。
知名資深急救專家 賈大成
會議中,知名資深急救專家賈大成,回顧展示了近年國內的猝死案例,目前國內每年有54.4萬人猝死,平均每天1500人猝死,每分鐘猝死1人,搶救成功率不足1%,數據觸目驚心!賈老師以北京和美國西雅圖為例,從分析急救半徑、急救反應時間、急救車數量、急救普及率以及心肺復蘇成功率為角度,使我們看出了在公眾急救領域,我們仍需要做的還有很多。
海軍軍醫大學副教授王毅欣
隨后,海軍軍醫大學副教授王毅欣以合恩上海張江科學城“人才護心計劃”為研究范本,圍繞該區域內心臟驟停事件,做出了深度分析。2017年8月,上海市批復了《張江科學城建設規劃》,對安全健康板塊,加大了公眾急救的普及力度。
在張江科學城區域內,搜集研究了浦東新區醫療急救中心近10萬份病歷檔案,圍繞心臟驟停情況、現場急救情況、患者情況等多角度闡述了針對OHCA,在張江科學城內,提出優化方案,比如加大OHCA公眾急救的參與度,“解決不會救、不敢救”的問題、加強城區內AED設備的科學化配置,以及加快OHCA注冊數據庫的建設等。
合恩首席戰略官 呂仁杰
隨后,合恩首席戰略官呂仁杰,在論壇發言中講道,介紹了臺灣及國外關于公眾急救的成熟經驗,并針對中國城市級公眾互助急救體系提出了三點思考:
第一、在系統層面,完整的OHCA地圖科學化配置急救設備與急救護隊,完善院前緊急醫療系統;第二、在教育層面,簡化教育訓練內容,縮短訓練時數,并推廣在線學習課程以利全民普及;第三、在管理層面,運用互聯網技術,24小時聯機掌控急救設備實時狀態,建立統一的急救設備數據庫與地圖,運用互聯網APP技術,充分結合人與設備。
合恩CEO,合恩公益創始人趙驛
最后,合恩CEO,合恩公益創始人趙驛先生以“呼喚”急救系統落地應用發布為主題,詳細闡述了合恩呼喚系統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,對于公眾急救領域所做出的事情。
發言中,他介紹了合恩五年來的發展歷程。他表示,研發設計“呼喚APP”產品的初心,合恩一直堅持與時代同發展,在5G時代即將到來的背景下,他認為結合互聯網,需要走在公眾前面,但目前市場上關于急救類的應用與大眾結合并不緊密。對于心臟驟停現象,其實與我們身邊每一個人都有關,上線啟動呼喚系統,關注心臟驟停,呵護身邊每一個人的生命,是合恩需要持續做的事情。
在借鑒新加坡、日本、法國等成熟經驗的基礎上,提出合恩的宣言使命:“讓心臟猝死存活成為常態”。以闡述上海張江科學城項目為主旨:聯動7500名受過急救培訓的志愿者、250臺AED、在張江高科技園區,這三個不同的體系統一于“呼喚”這套系統之下,它連接心臟驟停現場、AED設備、120,致力于去實現“心臟驟停救活成為常態”這一宏偉目標。
在人工智能驅動產業變革的浪潮下,急救行業也將迎來全新的變革,實現個性化、規模化和效率化是基本趨勢。本次論壇從專業角度,為公眾急救行業發展助力,積極推動公眾急救創新的發展。
(文章來源:網易新聞)